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战略价值在于远程打击与海域控制。航母舰队应优先驻扎在靠近高级海军基地的深水港口,例如星月岛或征战峡谷地图的南部区域,这些位置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:一是具备航空母舰船坞等高级海军设施,二是周边海域无密集敌对势力干扰。选址时需兼顾资源获取效率与战略纵深,确保既能快速补给又拥有天然防御屏障。港口设施必须升级至10级以上以解锁高级舰船生产权限,同时配套建设高产油井和商业区,石油是维持舰载机作战的核心资源,商业区则能通过贸易快速补充军备损耗。
航母编队的组建需要科学搭配护航力量与空中打击单元。主力航母应配备8艘以上巡洋舰作为护航编队,防范敌方潜艇或驱逐舰突袭。舰载机建议选择B25轰炸机等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机型,并始终保持弹药补给充足。战斗前需通过科技研发提升舰载机的攻击范围与伤害值,同时升级船只的防御设施以增强生存能力。航母舰队不宜单独行动,应与军团其他成员共享城市资源,通过军团协同作战实现持久战斗力。当参与大规模海战时,建议将舰队驻扎在军团控制的中央海域,便于快速支援多线战场。
情报收集与战术调度是航母作战的关键环节。必须持续利用空中侦查策略监控周边海域敌情,避免因情报滞后陷入被动。发现敌方集结时,可提前启用闪电战策略提升舰队机动性,或通过干扰射击削弱敌方火力。根据侦察结果灵活调整战术,若敌方以重装甲单位为主,需增加反舰飞机的出击频率;若遭遇高速驱逐舰群,则应收缩阵型并集中火力优先消灭威胁目标。航母的核心优势在于远程打击,因此所有战术部署都应以保持安全距离为前提。
资源管理与后勤保障直接影响航母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除常规的油料储备外,需特别注意舰载机的弹药补给链不能中断。建议在舰队活动海域提前建立2-3个备用补给点,当主港口遭受攻击时可迅速切换补给线路。商业区的贸易功能应重点用于兑换稀缺的航空铝材与精密零件,这些资源对舰载机维护至关重要。后期可将部分巡洋舰改造为补给舰,跟随主力舰队提供机动补给支持。切记避免过度扩张导致补给线过长,所有作战半径都应控制在补给舰的支援范围内。
航母舰队在攻城战与防御战中需采用差异化策略。进攻时优先摧毁敌方海岸炮台与雷达站,为登陆部队扫清障碍,舰载机应分批次轮番轰炸以维持持续压制。防守时则依托岛屿地形构建梯次防御,将航母置于第二防线,前方部署驱逐舰组成反潜网。无论攻防都应保留30%舰载机作为预备队,应对突发战况。与陆军协同作战时,航母需精确计算轰炸坐标以避免误伤,同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。特殊天气条件下需调整舰载机起降频率,暴雨会显著降低轰炸精度,而大雾天气则适合发动隐蔽突袭。
最终决定航母战斗群成败的是指挥官的全局掌控能力。需要实时关注战场动态,在舰队损失达到15%时就必须考虑撤退修整。多舰队协作时应明确指挥层级,避免战术冲突。记住航母是战略级单位而非消耗品,任何作战计划都应以保存航母战斗力为底线。通过持续优化舰载机编组、升级雷达系统、研究新型舰载武器,才能在海域争夺中保持长期优势。